中文 |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参观指南> 天文展览> 临时展览> 2020年

北京天文馆“寻找另一个地球”启幕开展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8日

   间雨消夏色,淡减暑天2020年8月18日,由北京天文馆策划并实施的“寻找另一个地球——从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题展览在天文馆A馆东展厅正式对广大观众开放。展览由“生命”、“家园”两大板块、“运河”纵横、星际信使、聆听宇宙、致信M13……等13个单元组成。本次展览从细化设计到布展实施,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有关地球文明与生命家园的现实主义主题,无疑会打上一枚特殊时期的烙印,留给人们一份特殊的思考。

2019年10月8日,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于1995年发现一颗围绕主序星旋转的太阳系外行星飞马座51b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时间,系外行星、地外生命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地球2.0版也成为搜索的热词。只是,在各种新闻与资讯交织的媒体空间,也存在着不实的报道甚至是伪科学的说辞。基于关注社会热点,厘清舆论误区,传播科学真相的宗旨,“寻找另一个地球”主题展览精心策划并适时推出。本次展览,从大纲编制、形式设计以及展示元素组合等各方面寻求突破,大胆创新,实现了“强调意识、优化布局、突出特色”的既定计划,是“一个不一样的展览”。

强调意识,就是将地球意识,即生命意识贯穿在展览的各个环节,这也是本次展览所要传达出的主题思想:宇宙是广袤的,但同时也是悭吝的。宇宙的绝大部分是生命的禁区。当人类的自我意识觉醒,向宇宙追问“我们是孤独的吗?”几千年斗转星移,几千年上下求索,无论我们穷极了怎样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探测手段,至少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真正获得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和信息,我们主动向宇宙发送的代表地球文明向外星文明问候与致敬的星际广播和地球名片,也杳如黄鹤,再无消息……虽然系外行星在近二十多年不断现身,类地球行星的家族成员也日渐增多,地球堂兄、地球表妹纷纷写入家谱,但地球的孪生兄弟——地球2.0迟迟不见踪影。如果当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的寄居,承载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该驶往宇宙的哪一个方向?当观众走出展厅,一种意识觉醒或更为深刻,便是本次展览目的之所在:地球还没有备份,我们还仍是唯一!珍惜地球,爱护生命,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优化布局,在展览的整体架构上以人类的探索进程为主线,以主要事件或重点发现为单元,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两大板块、13个单元组合而成的展览作品。两大板块以20世纪90年代时间点为分水岭,90年代之前为人类被动接收外星信息或主动向外星发送信息板块,突出“生命”的概念,90年代之后为系外行星探索阶段,即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地球”板块,突出“家园”的概念。“生命”板块的展示单元有:“运河”纵横、星际信使、聆听宇宙、致信M13、文明寻迹、他们在哪、估算银河系、生命的形式;“家园”板块的展示单元有:繁星点点、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别有洞天、何处可栖。让我们在下文的描述中来一次虚拟的观展

“运河”纵横——诺威尔的火星世界。复古的火星仪,诺维尔有关火星运河的三本经典书,意大利语canali误译为英语canal的背景介绍,我们读出了19世纪“火星人挖运河”的热闹与喧嚣。

星际信使——先驱者和旅行者。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四艘无人探测器携带着记载地球文明的“时间胶囊”——镀金铝板和金唱片,注定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吗?当我们用展台耳机聆听金唱片中不同民族语言的问候语、鲸鱼高频的歌声、中国古典音乐“流水”悠扬的旋律,是否会获得“地球一家人”的认同感和寻找宇宙知音的孤独感?  

聆听宇宙——来自地外文明的信号。音箱里Wow信号的声音模拟,显示屏上SETI@HOME计划酷的展示,它们是否暗藏着地外文明的广播密码中国的FAST可否在芜杂的宇宙“噪音”之中寻找到特殊的“非自然”信号?

致信M13——阿雷西博信息。推动木柜面板,外星破译员对面板上二进制数字的破译,知道有一个名叫太阳系的地方,一颗小小寰球上,一群以核苷酸为基本结构的生命,在寻找宇宙中的朋友

文明寻迹——戴森球。现代工业制品的两款吊灯,与地外高级文明对恒星能源的利用——戴森球,有着在外观上的巧合与相似。拉动它,宇宙中的高级文明向我们展示出它高级的一面。

他们在哪——费米悖论。同轴转动的十五木牌的简单文字和幽默漫画里,我们可以去体会费米的困惑,去寻找他们在哪的答案

估算银河系——德雷克公式。银河系中是有着百万文明的存在,还是意味着地球是一颗稀缺星球?

生命的形式——阿西莫夫猜想。阿西莫夫六种生命形式的天才猜想,在独具创意的六分格棱形玻璃展柜中得到形象化的诠释:生命的舞台,生命的主角生命的特征,幻想中的生命形态……

繁星点点——系外行星发现史。一幅多元素组合成的时间轴横幅,系外行星发现的历史节点,在这里得以清晰展现。

捕星捉影——如何发现系外行星。转动展台控制旋钮,在行星围绕恒星旋转的光变曲线的起伏中,发现隐藏在恒星光芒之中幽灵般存在的系外行星。抽象的概念,形象的展示。

一代利器——开普勒任务。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人们对系外行星的认知,居功至伟,展览中当然享有独占一席的殊荣。

别有洞天——系外行星大观。行星宝盒行星图画你最不想去的行星转盘,传递出一个客观的事实:系外行星,超出我们想象力的存在!  

何处可栖——未来家园。当太阳成为一颗红巨星,当地球移出宜居带之外,我们该何去何从?天球仪上或长或短指向不一的箭头,哪一个箭头是承载地球文明的诺亚方舟可能前行的地方?


突出特色,即在展陈设计上根据内容呈现、主题述求、情绪渲染、展项输出的需要,立足形式创新,寻求品质提升,打造博展名片,是一次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的成功尝试。

简约而不单调的形式设计。简单即美大道至简。整个展览,以黑白灰主色调,去除繁复,回归简洁这与展览的主题协调一致。“寻找另一个地球——从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我们一直在探寻,迄今,宇宙对生命而言,还是灰色调的,没有色彩,只一个被称为“暗淡蓝点”的沧海一粟的地球之上,生命顽强而孤独地存在。在黑白灰营造的氛围中,随着展线的走向,缓步一个个展示单元,观众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如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和叙事性,以及文艺片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每个展示单元,标题简短,虚实结合,形式统一,高度概括;标题板内容,文字洗练,要点明晰,提纲挈领。在尊重参观者的阅读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达到展览语言最佳的传播效果。

紧凑而张弛有道的整体把控。400平米展厅的视觉综合效果,通过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深入融合的手段,动静结合、虚实相宜可感、可听、可视、可触,达到了展线自然流畅,节奏松紧有度,层次轻重分明。如既有信息量密集的系外行星发现时间轴,包含文字图片模型视频立体数据示意图等多展示元素密不透风的科幻电影中经典的外星生命形象的巨幅画像挂图,善意的恶意的高大的微小的俊美的丑陋的……给人以强烈的形式设计感和视觉冲击力也有字数稀少的盖亚卫星最清晰的银河系大幅背光照片,干净通透澄净,疏可跑马的宜居带单元,展示空间宽敞,展墙色调清雅,线条简洁,惜墨如金,再配以有关生命的名句格言,观众创设了一个观展即将结束时轻松的物理空间一个思考与回味的心空间。

前瞻性的独立可拆装设计。“寻找另一个地球”主题展,具有媒体参与性强、受众认可度高、话题传播性广的特点,因此,该主题的展览在策划初期就定义为一个非一次性的临展,保留了馆外二次及多次开发的可能和价值潜力。因此,展览将可移动设计思想贯穿始终,所有13个展示单元皆为独立制作每一个具体的展示内容,控制体量、设计灵巧,便于拆卸和重装

2020,北京天文馆,值得一看的一个不一样的展览

展览主题玻璃柜5.jpg 

“寻找另一个地球”展览主题墙马劲摄)  

繁星点点——系外行星发现史.jpg  

 繁星点点——系外行星发现史(张恩红摄)  

科幻电影中经典的外星生命形象2.jpg

科幻电影中经典的外星生命形象(张恩红摄)

1597735467197035287.jpg

 生命的形式——阿西莫夫猜想(张恩红摄)  

展厅一角.jpg  

 展厅一角(张恩红摄)  

别有洞天——系外行星大观.jpg

别有洞天——系外行星大观(张恩红摄)

戴森球(马劲摄).jpg

 戴森球——地外高级文明利用恒星能源的可能方式(马劲摄)  


文:张恩红,图:张恩红,马劲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

开放时间

周一、周二闭馆

周三至周日 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请留意官网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