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号召让广大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六一”节日。北京天文馆“大火星”志愿服务队在上个周末来到中国盲文图书馆,为视障儿童和明眼儿童共同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舞台剧讲述”科普特别活动。
此次活动是受到北京市快乐小陶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邀请,参与活动的儿童和家长通过中国盲文图书馆向社会发起公开招募。听说活动实施团队是天文馆“大火星”志愿者,启事一经发布就受到热烈追捧。视障儿童名额从最初计划的10个家庭,到招募时翻了一倍仍不能满足需求,算上残健融合共同参与的明眼儿童,活动现场最后挤进了60位大小观众。
在科普剧演出前,一堂天文小课堂首先展开。讲解志愿者结合场馆展项内容,将舞台剧中月海、月岩、环形山、探月工程等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科普介绍。
在科普剧演出过程中,讲述人将演员的动作、场景的变换,通过贴近角色的语调、契合场景的语气传达给视障儿童,小“观众”们再结合演员的台词“观看”,来享受舞台剧这一艺术形式。视障儿童时而侧耳歪头,时而眉头紧锁,情绪紧跟着剧情的发展“看”的津津有味,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引来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整个现场洋溢着温暖感人的气氛。这一刻,光明者传递着光明,美好的艺术在坎坷的人生中散发出光芒和力量。
在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积极踊跃,热情高涨,对答如流,一颗颗天文的种子已扎根在孩子心灵深处。
最后的触摸环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视障儿童先后触摸了玉兔号月球车、月球、陨石等道具模型,在脑海中建立起视觉符号和心里视觉。
活动结束后,许多视障儿童争先恐后地拉着我们的志愿者说到:“你是嫦娥姐姐吧,谢谢你带来的演出!”“我听出你的声音了,你是玉兔。我也属兔,今年是咱们的本命年!”“小讲解员,你真棒!我记住咱们国家的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了。今后我要用爱去拥抱每一天,长大为国家做贡献。”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场景,不少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视觉讲述”是“大火星”在志愿服务中又一次大胆地创新、尝试与突破,活动可感可及,贴近儿童。它在短时间里为视障儿童提供大量的视觉形态和信息,填补上视觉认知的部分空缺。但这个创作过程并不容易,志愿者们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志愿者要把握导演的创作意图,把表演的画面感、形象感准确地描述传递,由此让盲人观众产生心理视觉。其次舞台剧的演出具有现场性、连贯性的特点,既要求团队积累足够多的演出经验,又要求讲述人和演员间配合的天衣无缝,才能将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解构得准确生动。为了和盲人的世界产生共情,志愿者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刻意闭上眼睛体验,以便对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讲述的脚本写好后,大家再一起闭上眼睛反复试听,然后对“听不懂”的场景、动态、表情、服饰等无声元素进行修改。
中国有着1700万视力障碍者,在当今社会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并不能只停留在温饱、安全的局部范围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需求同样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怀。“大火星”团队的志愿者们走出场馆,用音声解说和科普传播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科普志愿服务,让视障人士和健全人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为提高视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做出努力与贡献。“大火星”在平凡的小事中传递大爱,在声声不息的文明实践中,汇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帮助盲人朋友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架起一座奉献友爱的桥梁,用志愿微光照亮视障人士的“文化盲道”,构建新时代文明城市的应有模样。
照片、文稿:周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