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馆
2025年公众科学讲座系列之⼗七
Public Outreach Science Seminar
2025 Beijing Planetarium
谈天说地
Speaking of Space
星空承载着人类永恒的好奇与向往,星辰的背后,有一群孜孜不倦的探索者——他们就是北京天文馆的青年天文学者。
这个夏天,北京天文馆“夏日天文汇”诚挚邀请您与这些宇宙奥秘的“解谜人”面对面!听他们分享天文知识和科研故事。
望远镜旁的日常: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捕捉宇宙的脉搏?
科学发现的幕后:从灵光一闪到论文发表,一个天文发现是如何诞生的?
在北京天文馆“夏日天文汇”,遇见星空,也遇见那些为我们解读星空的人。
主题一:天文望远镜与时域天文学
【主讲人】宋烜,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研究兴趣为时域天文及天文望远镜等。依托天文馆科研科普平台软硬件,展开超新星、小行星及伽马爆余辉等暂现源的观测,通过对这些天文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存储、检索,展开对超新星等瞬变源研究。
天文望远镜自发明以来,一直是人类观测宇宙的重要工具。从早期伽利略望远镜到现代大型地面和空间望远镜,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时域天文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天体随时间变化的学科,致力于探测和分析宇宙中的瞬变现象,如超新星爆发、恒星光变等事件。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全天自动化望远镜网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时域天文学迅速崛起,成为天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次讲座介绍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如何推动时域天文学的进步。
主题二:宇宙再电离点亮黑暗时代
【主讲人】宁远航,北京天文馆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文系,后在清华大学天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国内外望远镜的图像光谱数据,对宇宙早期的星系、星系团与活动星系核等高红移天体,进行多方面性质的统计分析。
宇宙的年龄被测定为140亿年左右,而在宇宙诞生后的大约10亿年间,伴随着宇宙大尺度结构的逐渐形成,黑暗的宇宙被第一代恒星、星系、和类星体重新“点亮”。本报告将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出发,简要介绍宇宙演化史上的这次重要的物态转变过程——宇宙再电离,并简单提及望远镜如何帮助我们找出再电离的观测证据。
讲座信息
讲座时间:2025年7月5日 10:00
讲座地点:北京天文馆507教室
温馨提示
1、讲座免费,名额有限。请您务必在微信公众号内提前预约,当天到售票处人工窗口取票,现场仅凭讲座票入内。
2、如您不能到场,请至少提前2小时退票,避免名额浪费。
3、如您爽约票务后台会记录,限制以后报名参加免费类科普活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00044) | 电话:(010)51583311、68312517 | 传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馆 京ICP备0506764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594号